编者按:当前,长沙建筑业正紧紧围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两大核心,以“四梁八柱一底座”产业体系为基础,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从重点突破向体系化、全域推进的跨越,长沙市住建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围绕“十五五”期间智能建造的产业、技术、人才的三位一体布局,着力构建技术引领产业、产业驱动创新、实践培育人才的良性发展生态,全面绘就未来五年智能建造跨越式发展的全景蓝图,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近日,《长沙市“十五五”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规划——481现代化产业体系》课题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课题成果为长沙智能建造产业未来五年的跨越式发展绘就清晰蓝图,标志着长沙即将迈入智能建造体系化、全域推进的新阶段。
专家评审会现场。
01筑基:试点成效斐然,产业根基筑牢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长沙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亮眼答卷。11项试点任务、27项具体举措、41项试点指标全部圆满完成,为“十五五”升级发展夯实基础。
政策支撑持续加码。围绕EMPC管理模式、BIM正向设计、试点示范工程、建筑产业互联网、数智工地、数字人才培育等领域,先后出台60余项政策文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保障体系。如《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组织实施一体化(EMPC)建造方式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通知》等。
研发创新成果丰富。成立了长沙智能建造研究院,构建了“五大研发中心”,引入一批市场化科技创新平台,铺排完成了36项课题研究,编制30多本标准、导则,孵化近百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技术引领力持续增强。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通过“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已形成智能建造咨询、数字勘察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装配一体化产品、智能装备、数智赋能、人才培训教育、智能建造新兴产业的十大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拥有国家级装配式产业示范基地13家、智能建造产业基地48家、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900余家,2024年产业年度产值已突破1800亿元,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02擘画:明确总体要求,设定跨越目标面对建筑业转型升级、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为路径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安全韧性、绿色发展、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协同发展六大基本原则。
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将以EMPC[(BIM+M)+EPC]新型建造与管理模式为核心底座,重点打造“1+3+N”智能建造产业集群。通过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化建造湘军”、推动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力争到2030年实现年度产值突破5000亿元,将长沙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四梁八柱一底座”图解
03攻坚:精准落子抓落地,保障护航促升级为实现5000亿产值目标,《产业发展规划》既部署系列重点任务明确“发力点”,又配套保障措施筑牢“支撑网”,形成“任务-保障”闭环推进体系。
在任务部署上,规划聚焦八大关键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四梁八柱一底座”产业体系落地,促进重点区县集群发展,加快企业数改智转,推动智能建造场景应用,拓展外部市场,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立产业统计评价机制。同时,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业主、设计、生产、施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实施路径。
为保障任务落地,规划同步提出了系列支撑举措: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领导、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模式、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加强示范推广宣传等,为产业集群培育与产值目标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产业发展规划》紧扣国家建筑业转型方向,立足长沙产业基础,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务实,有望有效激活新质生产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表示,将全力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国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提供“长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