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资讯网!
住建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住建动态 > 房地产市场从新均衡到新发展

房地产市场从新均衡到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9作者:佚名来源: 新疆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等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综合运用金融和税收等手段,对需求端和供给端全面支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大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各地因城施策,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在新的均衡规模上持续修复、企稳。近期,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当前,要看到房地产市场自我修复加速、市场供求关系调整趋于新的均衡水平、行业发展新动能接续发力的良好态势,市场短期扰动不改止跌回稳的大势。

  主动收缩新增供应
“严控增量”效果明显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量”调节是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实现路径,其中“严控增量”是促进尽快实现供需新均衡的关键一环。

  “严控增量”坚持当下治、长久立。一方面,对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要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去化周期在18个月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先盘活存量用地才能新增供应。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当前各地正在加紧编制“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人定房、以房定地”,引导土地供应在总量、结构、空间、时序上合理匹配住房需求,建立房地产市场供需均衡的内在稳定机制。

  在严控增量政策下,地方政府主动收缩新增土地供应,同时市场自发调整,房企减少新拿地、减少新开工。根据有关统计,2025年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同比下降20%,其中二线城市的降幅达到约30%。相应房屋新开工面积也随之收缩,今年1~8月同比下降约20%,待售面积连续6个月下降,严控增量效果显著。

  新房销售量已调整到长期均衡规模区间
房地产市场量价边际变化向均衡水平收敛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中长期趋势性调整,这是在房地产发展阶段从增量为主向增存并重阶段转换的一个供求关系再平衡的过程。从销售量的边际变化看,新房销售量调整速度也在加速收敛,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降幅从去年9月的-17.1%收窄至今年7月的-4%,销售量日益趋向稳定在新的均衡规模。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租售比日益趋近合理区间。有的一二线城市部分住房租金回报率水平已经回升到2%-3%,接近购房贷款利率水平,超过了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租金回报率的回升是房价止跌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房价收入比也在向合理区间调整,有的城市房价收入比已与国际同类城市水平基本拉平。

  房企风险出清进程加快
推动行业加速修复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伴随着房企交付风险和债务违约风险的发生。在有力有效的政策推动下,风险加快出清,行业加速修复。保交楼和保交房政策有力化解了商品住房交付风险,确保交付风险总体可控,切实维护了购房人合法权益,增强了市场信心。

  目前,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出清在加快推进过程中。尽管部分房企仍面临销售现金流承压、已展期贷款陆续到期、债券集中兑付的情况,要继续关注和防范债务违约风险。但总体上看,新增出险房企的数量已收敛,出险房企的债务重组有重要进展。近期多家出险房企加快债务重组进程,一些房企通过债转股、资产处置等方式成功实现境内、境外债务重组,大幅削债、压降杠杆,恢复资本结构的稳健性。同时,司法重整进程也加快推进,有的房企通过司法重整有效化解债务、引入投资、推动企业转型。目前,这些房企风险化解提速将带动整个行业风险出清进程加快、“轻装上阵”,为房企实现持续经营、转型发展赢得了时间窗口,提振了市场信心。

  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模式将促进房地产形成健康发展的持久内生动力

  按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更新发展阶段。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做出了“两个转向”的重要判断,即“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e6??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住建资讯网 zj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