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党校小区,81岁的杨秀兰老人正与邻居们在广场长椅上闲话家常。这个建成于2000年的老小区,经过改造后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生动缩影。
“以前下大雨,楼前积水能没过脚踝,做饭只能用煤气,晚上摸黑走路得打手电筒。”杨秀兰的记忆里,改造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党校小区存在诸多问题:消防通道不足3米,停车位紧张,树木遮挡采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这些急难愁盼正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改造工作的重点方向。通过3次居民代表座谈会,改造方案从蓝图变为现实:48个规范停车位让“抢位大战”成为历史,1010米长的供热管网更新让室温提升了5℃,6处非机动车棚配上智能充电桩,单元门口的入户台阶都更换成崭新的大理石,新配备的小区道闸实现了人车分离。
“不是我们想改什么,而是居民需要什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苏乐说。在改造过程中,“不扰民”理念贯穿始终。
蓝色围挡隔离作业区,建筑垃圾日产日清,施工避开居民休息时间。50岁的辖区居民刘春枝称赞:“‘错峰作业’真正考虑到我们的生活需求。”
“改造不是‘扰民工程’,而是‘民心工程’。”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局长徐建军说,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不仅减少对居民影响,工程还提前15天完工。小区设置的“意见箱”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实现“上午反映,下午维修”的高效服务。
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已完成241个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剩余37个将于2025年全面完工,这些数字背后,是11万老旧小区居住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
在五星花园小区,加装的电梯让上下楼不再是难题,承载起便捷生活的期盼;在育龙小区,外墙粉刷一新,褪去斑驳旧貌,绽放出宜居社区的新颜……改造不仅更新了建筑的“筋骨”,更熨帖了居民的“心房”,在点滴变化中唤醒了醇厚的邻里温情。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要让老居民在熟悉的地方,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局长徐建军的话里,藏着临河老旧小区改造的初心。夕阳西下,王桂兰领着刚放学的孙子,笑着说:“以前想搬走,现在舍不得,住了20多年,现在每天回家都像住进了新家。”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局长徐建军表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将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这项民生实事做深、做实、做细。”未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将继续在老旧小区改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宜居宜业的临河筑牢发展基石。(刘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