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在初步建立的住建权威数据资产基础上,通过加强数据共享利用,设置40余项监管预警指标,促进了住房和建设领域业务管理高效协同。
住房建设业务点多线长面广,为满足各项业务需求,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 2021 年前,陆续建设了 70 余个信息化系统,初步建成以信息化支撑住建业务的体系。但同时,信息系统的快速扩张,衍生出系统建设分散、数据无法互联共享等问题。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以此为契机,依托“智慧住建”项目,整合局内外数据资源,打造数据驱动的住建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项目全生命周期示意图
一码贯穿,监管业务全生命周期
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编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全生命周期串联;以建设工程项目为核心,实现行业监管、市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的全方位协同联动。基于全市统一楼栋编码,串联房屋安全-房屋租赁 - 房屋交易业务,实现住房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全流程监管
数据整合,打造全流程管理平台
建设住建数据资源中心。开展数据归集与治理,建设项目、企业、人员、楼栋、房屋、小区等 9 个住建基础库,住房主题库、建造主题库、政务主题库等 3 大类 12 个业务主题库、1 个空间资源库。根据数据标准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形成数据元标准 211 个、数据字典标准 233 个,这一举措不仅提高数据资产的可见性和利用率,还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建设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归集、数据集成、数据治理管理、数据共享与资源目录管理,共计发布接口 705 个、文件资源72个、第三方累计申请超300次、调用约31万次、文件下载次数1.5万余次。同时建设数据质量监控预警体系,对任务预警、质量预警和专项预警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当前,纳入监控的任务总数为 1.3 万余项。借助智能化运维手段,确保了数据治理生命周期内任务的稳定运行,为平台的长期可靠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住建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基于项目、楼栋基础数据库,市场监管、现场监管、行业监管、房屋安全、房屋交易等业务主题库,打造项目与住房全流程管理系统,并实现与 CIM平台的融合。
融合创新,赋能业务高效办理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实现“项目”与“住房”一张图。通过归集局内外 32个系统数据,融合小区边界、楼栋边界、户型图、倾斜摄影、BIM 模型、VR 全景、IOT 设备等数据,实现多源异构数据与住建监管业务紧密融合。
数据协同更新机制
创新跨部门数据协同更新机制。联动市规自局、市委政法委,共同打造全市统一的楼栋(房屋)基础库。基于市规自局预售测绘、竣工测绘成果,利用市委政法委网格办统一楼栋(房屋)编码器,共同打造以审批业务为驱动的全市权威的房屋基础库。赋能项目与住房全流程监管。累计梳理 40 余项监管预警指标,如已完成竣工验收但未完成归档的项目预警、项目经理任职锁定与招投标预警、房屋安全与交易联动预警,赋能业务进行处理与决策。
建设成效
(一)打造住建权威数据库,为智慧城市提供关键数据资产
实现局内外 32 个系统数据的统一归集,已发布基础资源目录 41 个、主题资源目录 456 个、空间数据资源目录56 个,包括 12000 余个物业小区、60余万栋楼、1300 余万套房、10000 余个批准开工项目、25000 余家建造类企业。助力推进住建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同时通过深圳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城市核心基础数据如全市项目、小区、楼栋、房屋数据在全市的共享利用。
住建业务监控预警
(二)初步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应用体系
在初步建立的住建权威数据资产基础上,通过加强数据共享利用,设置 40余项监管预警指标,促进了住房和建设领域业务管理高效协同 ;通过数据质量分析治理,逐步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和改进 ;基于全市 CIM 平台和多源数据融合,完成了建筑房屋、房地产、房屋安全、建设工程等 10 项“一张图”场景建设,辅助业务决策更加科学。(作者: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全文刊载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总第230期。)